宜兴市祥和幼儿园 联系我们:曹海英、丁亚君 电话:13921302555、13771324028 地址:宜兴市宜城街道叠翠路40号 |
一、指导思想
幼儿园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,深入贯彻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、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和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》精神,坚持“以儿童利益优先”的办园思想,遵循“游戏释放天性自然孕育未来”的教育理念,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为抓手,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,转变长期以来以“教师为中心”的惯性思维和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,用正确的儿童观、教育观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。以儿童为中心,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,将游戏真正融入到孩子的一日活动中,使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,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,最终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。
二、基本情况
宜兴市祥和幼儿园坐落在宜城街道叠翠路美丽的祥和花园畔,2004年9月开园,是一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。幼儿园占地面积4480平方米,生均21.44平方米;建筑面积2445平方米,生均11.69平方米;绿化面积792平方米,生均3.79平方米;所有面积均达标。现有班级6个,小中大各两个班,共有幼儿209名;教职工总人数有28人,其中正副园长2名,专任教师12名,保育员6名,食堂人员3名,后勤保健主任1名、保健老师2名(1名兼职),保安2名,会计1名,教师100%持幼儿教师资格证,大专学历达100%,本科学历达75%。目前有一名宜兴市教学能手,一名宜兴市教学新秀。
三、主要目标
1.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、游戏观和课程观,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,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。
2.形成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,普遍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。通过项目建设,丰富课程游戏化的途径与方式,提升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、组织实施能力、观察分析能力、诊断改善能力等。
四、具体工作措施
1.转变教师教育观念
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支架就是:改造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。通过学习让教师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,用游戏精神重塑自己的教育观。通过以下途径实施:
第一,通过宣讲当前社会形势和学前教育形势,使每一位教师知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责、义务和工作性质,不能因循守旧、墨守成规,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。
第二,通过参与游戏课程的改革和实施,让老师意识到幼儿教育不能以教师为中心,而是以幼儿的发展为主,让我们立足幼儿视角去思考、尊重幼儿,成为幼儿的合作者、玩伴等多种身份。
2.提高教师专业知识
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游戏化实施推进的关键。对于我园教师来说,教师的专业化更是非常艰巨、长期的过程。
第一、通过各类培训、专家引领,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。
活动前期,邀请幼教专家来园对教师进行课程游戏化的培训,领会课程游戏化精神,搭建课程游戏化的框架,为项目建设打好基础。
第二、通过交流、研讨活动,如:开展区域游戏专题研讨、“共读一本好书”学习交流活动、区域游戏案例评选活动等,让老师在活动中慢慢提升其专业素养。
第三、组织教师再次学习《指南》、《评估指南》的内容,感悟其要领——幼儿园的教育要“以游戏为基本活动”。
第四、学习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“六个支架”,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概念、目标及正确的游戏观。
3. 加强家园间的互动
周边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识字、拼音、加减运算之类的,他们不接受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。我们开展丰富的活动,不断用事实向家长证明游戏的价值,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的发展。首先我们在一日活动中放手让幼儿游戏,教师收集游戏中的精彩故事;然后通过班级群、家长会、家长开放日、亲子活动等形式来分享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乐趣,取得的成功,当然也会在游戏中发现一些问题,积累一些经验。长此以往,幼儿园与家长经常互动、交流,相信家长们的思想观念会慢慢改变。
五、打造儿童味的游戏环境
1.创设自由自主的班级环境
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: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,游戏是儿童的工作,游戏是儿童的生命。我们结合园所特点与市级课题研究,以区域游戏为研究重点,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,追随儿童、立足课程游戏化支架,我们每班创设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区、游戏区和学习区,富有个性的班级功能墙,儿童喜欢的区域游戏,充分满足幼儿学习、游戏需求。
(1)对活动室的空间以游戏为目的进行规划并加以改造,针对人数多、场地小的现状,巧妙安排游戏区域,缩小集体教学区。使用隔断(如区域柜、网格架等)清晰的划分各个区域,将能够互补的区域相邻布置( 如建构区和角色扮演区),在各区域之间留下明确的通道和充分的进出空间。对班级原有的区域柜进行一定的布置和利用。每月通过开展“区域创设评比”、“班级区域游戏专项调研“等活动来促进区域游戏的深入研究。
(2)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
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性,在区域中提供多样化的材料,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宜他的材料进行操作。多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等低结构的材料,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活动。材料的开放性越大,孩子的创造性越大。每班创设自然角,供孩子们种植、观察、记录等。
2.创设儿童视角的户外环境
我们增添了集游乐、运动、益智、健身为一体大型户外器械;改造了融操作性、艺术性、创造性、自主性于一体的沙水区,孩子们在自然的沙与水中自由玩耍、嬉戏,释放自我的童趣与天性;根据孩子发展需求,园内开辟了骑车区、投掷区、涂鸦区;改造后的阳光菜园是孩子们最喜欢写生的地方,成了孩子们亲近自然、融入自然的“活教材”。
园内创建了三大专用活动室:童画巧手坊、童悦绘本馆、童乐建构屋,充分满足幼儿学习、游戏需求。
4.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
(1)晨间活动要游戏化
一日之计在于晨,晨间活动是一日活动的基础。 幼儿一入园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制定游戏计划书,然后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区域进行游戏。
(2)教育活动的游戏化
集体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开展。比如在科学活动《好玩的风》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风吹在身上的感觉,引导幼儿理解风的特征;在数学活动《按规律排序》中,可以用游戏情境的方式贯穿整个活动,老师设计为妈妈串项链的游戏,两种或三种颜色的吸管有规律的串在一起。
(3)区域活动的游戏化
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、积木区、沙水区、阅读区、美工区、科探区、自然角、益智区等等。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,发展幼儿的社会性,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。
(4)户外活动游戏化
在开展游戏活动时,首先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游戏时间,恰当地安排室内或室外,集中或分散的游戏活动,并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,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、想象,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、积极性、创造性。比如:我们为孩子提供轮胎、钻圈、竹梯等,引导孩子自主游戏。
六、组织保障
我园以园长为领导小组组长,以各年级组长为副组长,以各班老师为组员,投入幼儿园种植园地、户外游戏、区域游戏材料等开展活动,将游戏精神、游戏理念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,精心设计游戏课程内容、多样化组织形式、多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,确保幼儿每日游戏时间不低于3小时,不断改善幼儿园游戏环境,提升游戏化水平。让游戏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。科学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、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,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感知,将生活经验迁移为知识。
1.成立课程游戏化建设领导小组。
组长:曹海英
副组长:朱如梦潘春妍 蒋菲
2.落实课程游戏化建设经费。
3.建立游戏化建设考核机制。
4.制定《祥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考核机制》,针对教师对班级课程游戏化活动空间、游戏场所的创设改造、学习心得、教玩具的制作、区域游戏的研究、户外活动的评比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。
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课程游戏化实施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,需要我们老师以《指南》《纲要》精神为准绳,反复学习六个支架,不断调整正确的教育理念并内化于心,真正落实到一日活动中。